5月23日,中太建設集團和中國低碳產業投資中心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約定在全國范圍內,選定環境優越、交通便利的地區規劃建設“中國低碳【中太】智慧新城”、“中國低碳【中太】大廈”、“中國低碳【中太】智慧社區”、“中國低碳【中太】養生村”等一系列低碳環保建筑項目,并籌備建設中國低碳論壇經濟暨論壇永久性會址,共同推動“綠手帕行動”全球公益活動的開展。
“低碳環保是新時期建筑領域的扼守準則,是建筑企業保持核心競爭力的源泉,是推動中太可持續發展的強勁動力,更是打造中太品牌的一柄利劍。”
集團公司將推廣低碳綠色節能建筑納入企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以企業技術中心為對口實施部室,專門負責指導推廣低碳綠色節能建筑工作。在條件具備的工程中有目的的選擇試點和推廣,確保企業經濟在推動低碳綠色節能建筑進程中又好又快發展。
公司根據建設部《綠色施工導則》中提出的綠色施工框架,制定企業“綠色施工標準”,結合文明施工、環境管理手冊,編制綠色施工管理體系,在施工管理、環境保護、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能與能源利用、節地與施工用地保護等方面,制訂祥盡的技術和管理措施,引導所屬單位在保證質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過科學管理和技術進步,貫徹道路硬化、場地綠化和環保措施標準。淘汰一批超期服役設備、淘汰落后工藝;推廣安全工藝,實現施工現場工廠化、住宿公寓化、培訓學校化。力求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與減少對環境負面影響,保證集團所屬項目施工實現“四節一環保”,近年綠色施工水平穩步提高。安瑞科(廊坊)能源裝備集成有限公司新址建設工程,朗森諾維廠房三期,王府社區一標段、二標段,連云港中醫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新校區圖文信息行政辦公綜合樓、飲片廠、藥物制劑試驗中心(江蘇省)等多個工地被評為以綠色施工為主要驗收考核內容的省級文明及樣板工地。綠色施工不僅為公司贏得了廣泛的贊譽,還為公司謀取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截至目前,公司在全國31個省及自治區、直轄市和國外設有200多個分支機構,員工隊伍達到了13萬人,年完成產值超過400億元。
“大氣揚塵治理是國家賦予建筑企業新的歷史性責任,是造福子孫后代的民心工程,揚塵治理,刻不容緩。”
一直以來,建筑業揚塵污染是城市揚塵的主要來源之一,致使城市空氣質量大為下降。集團董事長、總裁李文健常說:“作為河北省建筑業領軍企業,中太建設集團要主動承擔責任,發揮表率作用,有義務、更有責任為改善京津冀空氣現狀作出積極貢獻。”
集團公司多次召開揚塵治理專項會議,對揚塵治理工作進行部署,完善綠色施工管理體系和揚塵預警預報體系。公司總部、辦事處、工程局、分公司、項目部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各建筑工地必須做到“6個100%”:即施工工地沙土物料100%全覆蓋、工地路面100%硬化、出入車輛100%沖洗、拆除房屋工地100%壓塵灑水、暫時不開的空地100%綠化、運輸沙土等物料車輛100%遮蓋。同時,責成集團安全管理部、生產管理部定期對省內各建筑工地揚塵治理情況進行檢查、考核,對治理工作消極怠慢、進展緩慢的工地依情況做出處罰,嚴重者立即停工。本著“誰施工、誰監管、誰負責”的原則,嚴肅處理工程直接負責人,并對相關單位責任人做出連帶責任處罰,納入季度考核指標。同時,為了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集團公司將在施工程分區域進行分組管理,每名高管負責一個區域,親赴一線工地監督指導,縮減中間環節,有效提高了監管效率。
“推廣全壽命周期管理,確保建筑物的綠色運行,是節約資源和能源、生態文明和綠色建筑的體現,是建筑業科學發展、完善服務的新要求”。
集團公司清楚的認識到,搞好工程質量就是最大的節能環保,要用環保標準倒促繞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從而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集團始終以“建精品工程,樹行業豐碑”為目標,推廣建筑全壽命周期管理模式,確保建筑物綠色運行,延長建筑物使用壽命,嚴格工程質量考核,對整個施工過程實施動態管理,加強對施工策劃、施工準備、材料采購、現場施工、工程驗收等各階段監督,確保工程質量讓客戶滿意、讓社會滿意。先后有1200多項工程被評為優質工程,有400多項工程分別獲得國家優質工程、總參優質工程、國家質量安全雙優工程、安濟杯、楚天杯、天府杯和龍江杯等榮譽。
2014年伊始,集團公司創新性的提出了“1139”發展戰略和“3+7”產業模式,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其中綠色施工成為實現各項既定目標的核心工作。正如集團董事長、總裁李文健所說,“百年中太,綠色施工,節能減排,強企富民”是中太的歷史使命,是中太能夠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穩步前行的基礎,更是中太迎接美好明天的源動力。
|